未來零售趨勢的5大風向標,你看懂了嗎?
來源:
泊頭市智通澤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0-08-13 13:53:07
點擊:9447
屬于:商城/新零售資訊
導讀:“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的火熱加速了零售企業的轉型,實體企業該如何做來克服新浪潮來臨的焦慮,老板們不妨看看這篇文章。
“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業前沿,零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紛紛借助新技術的力量,搶占市場,爭做新零售排頭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業下又被譽為“新零售之都”, 除了市場趨勢的紅利外,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在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時至今日,新技術日漸成熟,考驗人工智能落地實體經濟能力的節點日漸突出。 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將聚集近20位零售*人士共赴上海探討行業趨勢,把握零售新契機。
5月10日,《2017中國連鎖百強榜》發布,再度引起行業極大關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以下簡稱CCFA)從1998年發布連鎖百強榜至今已有20個年頭。今年的連鎖百強榜單有何不同?榜單背后又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為此,《聯商網》對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圍繞今年榜單談了談2018年零售新特征,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零售企業的轉型需要注意的問題。
風向標一:全渠道和數字化助力實體零售增速回升
榜單顯示,2017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增長8.0%,盡管連鎖百強增速仍低于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10.2%的增速,但遠高于2016年的3.5%的增長率。這是自2010年開始,八年來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同比*出現增長止跌,對線下零售屬于利好消息。
百強企業實現增速止跌回升,一方面實體零售企業經過幾年主動調整,已經關停部分業績較差的門店,并提升了自身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17年連鎖百強企業增長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和實體零售企業加大數字化和全渠道經營力度有關。
調查顯示,超過90家百強企業都涉足全渠道運營。盡管線下零售的電商部分銷售占比很低,2017年的數字顯示為10.3%,但在2017年實現了78.9%的同比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較上一年度實現8.0%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多零售企業的可比門店客流量盡管出現止跌跡象,但如果實體門店客流不包含線上新增部分,單純線下客流仍然呈現下降趨勢,這也是目前零售企業發展全渠道或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原因。
可以預見,未來實施數字化轉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渠道、更好的體驗,是很多實體零售企業的重要選項,也是必須選項。這些都客觀需要企業在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交易和數字化供應鏈等方面逐步實現轉型。
風向標二:警惕新零售業態創新下的利潤陷阱
2017年,各種無人零售和零售新業態門店層出不窮。線上企業通過嘗試新零售門店布局線下,傳統零售為探索企業轉型積極擁抱互聯網,并積極進行業態創新,跨界進入的新玩家也積極布局線下零售市場??傊?,在資本和媒體的渲染下新的零售門店大有井噴之勢。
但火熱的表象下業界還需要冷靜看待,通過對部分新零售業態的實際調研以及企業年報和內部數據可知,很多新零售業態的盈利模型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甚至部分布局新零售的企業在此項業務上已經出現了較嚴重的虧損??陀^的說,評價新的零售業態,不能以一家店、一個品類實現盈利或達成預期就被認為是成功,不能熱衷于夸大局部而忽視整體,這樣對行業發展并無益處。
可以預見,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新的零售業態創新可能會面臨很多陷阱,實際情況可能并沒有看上去的那樣美。不可否認,大部分零售企業為尋找新的出路而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但其中不乏一些零售企業為給資本市場釋放信號,展示企業積極創新的姿態,而進行業態創新。做實和造勢充斥著被稱為新零售元年的2017,未來如何實現新業態的可持續發展,依然有待觀察。
從零售技術的應用看,其核心是幫助企業實現精準觸達顧客,并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如果技術沒有實現這兩個核心點的提升,則這種投入就值得商榷。衡量技術投入是否有效,就要看顧客觸達是否精準,是否減少缺貨,是否提升配送效率等。技術的投入是為了更好的產出,否則就是為技術而技術。
風向標三:在站隊風潮下,實體零售為何焦慮?
近一年來,零售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線上零售巨頭也積極與線下零售企業開展合作,在變化頻繁的外部環境下,焦慮成為很多零售企業高管的常態。
更大的焦慮源于是客流量的下降。這也是線下企業和線上企業合作的*主要動力和原因所在。為零售門店附近3-5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提供線上選項和到家服務,可以有效彌補到店客流的下降。因此,很多線下零售企業即便不和線上巨頭融合,也會選擇和其他第三方技術企業合作,從而實現自己的全渠道運營。抽樣調研的企業顯示,傳統零售如果不做全渠道,可比門店僅從線下客流量看,很多都呈現下滑的趨勢。畢竟今天的年輕消費者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光顧實體門店的頻率,已是不爭的事實。
實際上,很多企業清楚轉型的方向是全渠道和數字化,但完全依靠自己實現轉型代價很大,因此在目前階段借助第三方力量或*技術公司,通過與成熟的企業和模式合作是一條可選之路。
當然,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會員的數字化只是*步,在這個層面通過和第三方合作很容易實現。但數字化經營又不僅僅是會員的數字化,它還包括商品的數字化、流程的數字化和供應鏈的數字化等,而這些層面的數字化改造卻很難借助第三方,因為每家企業有著各自的商業邏輯,從長遠角度,企業還需要依靠企業自身來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深入。
對于目前很火的站隊問題,調研結果顯示,實體零售企業顧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擔心自己的數據安全和失控,線上巨頭企業的體量大,從pos機到支付工具都有具體要求,擔心未來喪失主導權。
二是擔心長遠目標的一致性。從短期看,線上線下企業可以找到利益共同點,因此確實有合作意愿,但從長遠看雙方的目標未必一致,因此攜手之后分道揚鑣的概率也很大。
三是從過去一年看,2017年不管被稱為新零售還是線上線下融合,都屬于開局之年。但在與線上巨頭融合之后部分實體企業并沒有呈現業界期待的化學反應,這也是當前實體零售對合作的另一顧慮。
風向標四:如何看待資本在中國零售轉型中的作用?
根據招商證券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到2016底新零售提出的三年間,互聯網巨頭在實體零售領域總計投資額為414億,其中更大的一筆是阿里投資蘇寧的283億。但新零售概念提出后的短短一年半時間,阿里、騰訊系在實體零售的累積投資為1457億,其中更大的一筆是阿里投資餓了么95億美金。
從新零售提出前后對比看,投資金額翻了三倍,線上巨頭在實體零售的布局明顯加速,范圍更廣規模更大。
資本確實在重新塑造這個行業,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和轉變。我們清楚的看到,在資本推動下,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被推到風口浪尖,并在資本的助力下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但不可否定的是,資本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少數企業會對資本產生過高期待,心態變得浮躁并公布一些不切實際的數據。
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家可以通過市值來實現自我價值,而市值的應在是基于良好預期和高增長,但從長遠看,任何一個行業和企業都無法一直維持高速增長,當增長回歸正常以后,盈利能力變得更為重要,所以在高增長的時候打造自己的盈利能力非常關鍵。因此,對于主要走資本路線的零售老總,也需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業務和細節打磨上。
風向標五:行業的本質沒變,但內涵變了!
零售的本質之所以說內容沒變,它依然是提供商品和服務。但為什么說零售的內涵發生了變化?
過去做零售是先有一個固定的場所,然后在這個場所里組織商品來吸引顧客購買。但今天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今天做零售有機會先知道顧客是誰,顧客有什么喜好,然后圍繞這些人來組織場地,布置場景,配置商品。
而數字化也推動零售內涵發生新的變化,從而實現效率更高。以營銷為例,原來發放海報隨機發放,到現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做到移動端精準推送。通過對供應鏈和內部流程的數字化,可以實現送貨精準率提高,周轉加快,并通過數字化的精細管理讓損耗降低。
零售內涵發生變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要從只注重商品的差價的收入,要轉移到同時關注商品和服務的收入上來。隨著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邁向10000美元,服務型消費在顧客的消費比重將持續走高,如何將服務性消費融入企業的經營,是中國零售企業必須關注的趨勢,超市餐飲化和大量即食食品的出現是商品服務化的體現之一,我們還可以挖掘更多服務融入商品的方式,并將服務理應獲得的價值體現在商品價格之中。
美國Costco每年30億美元的盈利全部來自會員費,也就是服務費。當前中國零售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透明,通過服務上收費實現差異化和盈利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亞馬遜、京東收的會員費,以及當前行業盛行的超市餐飲化實際上是對老服務商品化很好的嘗試。 本文來源:智通澤軟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需要泊頭網站建設 泊頭小程序開發 泊頭微信開發 泊頭APP開發請聯系封經理,我們將提供上門服務!
聯系方式:手機:13393374114 座機:0317-8280288 QQ:958361464 或掃一掃下面二維碼加我微信:
“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業前沿,零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紛紛借助新技術的力量,搶占市場,爭做新零售排頭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業下又被譽為“新零售之都”, 除了市場趨勢的紅利外,上海市政府印發《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在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時至今日,新技術日漸成熟,考驗人工智能落地實體經濟能力的節點日漸突出。 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將聚集近20位零售*人士共赴上海探討行業趨勢,把握零售新契機。
5月10日,《2017中國連鎖百強榜》發布,再度引起行業極大關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以下簡稱CCFA)從1998年發布連鎖百強榜至今已有20個年頭。今年的連鎖百強榜單有何不同?榜單背后又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為此,《聯商網》對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圍繞今年榜單談了談2018年零售新特征,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零售企業的轉型需要注意的問題。
風向標一:全渠道和數字化助力實體零售增速回升
榜單顯示,2017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增長8.0%,盡管連鎖百強增速仍低于社會銷售品零售總額10.2%的增速,但遠高于2016年的3.5%的增長率。這是自2010年開始,八年來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同比*出現增長止跌,對線下零售屬于利好消息。
百強企業實現增速止跌回升,一方面實體零售企業經過幾年主動調整,已經關停部分業績較差的門店,并提升了自身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17年連鎖百強企業增長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和實體零售企業加大數字化和全渠道經營力度有關。
調查顯示,超過90家百強企業都涉足全渠道運營。盡管線下零售的電商部分銷售占比很低,2017年的數字顯示為10.3%,但在2017年實現了78.9%的同比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2017年連鎖百強企業較上一年度實現8.0%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很多零售企業的可比門店客流量盡管出現止跌跡象,但如果實體門店客流不包含線上新增部分,單純線下客流仍然呈現下降趨勢,這也是目前零售企業發展全渠道或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原因。
可以預見,未來實施數字化轉型,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渠道、更好的體驗,是很多實體零售企業的重要選項,也是必須選項。這些都客觀需要企業在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數字化交易和數字化供應鏈等方面逐步實現轉型。
風向標二:警惕新零售業態創新下的利潤陷阱
2017年,各種無人零售和零售新業態門店層出不窮。線上企業通過嘗試新零售門店布局線下,傳統零售為探索企業轉型積極擁抱互聯網,并積極進行業態創新,跨界進入的新玩家也積極布局線下零售市場??傊?,在資本和媒體的渲染下新的零售門店大有井噴之勢。
但火熱的表象下業界還需要冷靜看待,通過對部分新零售業態的實際調研以及企業年報和內部數據可知,很多新零售業態的盈利模型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甚至部分布局新零售的企業在此項業務上已經出現了較嚴重的虧損??陀^的說,評價新的零售業態,不能以一家店、一個品類實現盈利或達成預期就被認為是成功,不能熱衷于夸大局部而忽視整體,這樣對行業發展并無益處。
可以預見,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新的零售業態創新可能會面臨很多陷阱,實際情況可能并沒有看上去的那樣美。不可否認,大部分零售企業為尋找新的出路而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但其中不乏一些零售企業為給資本市場釋放信號,展示企業積極創新的姿態,而進行業態創新。做實和造勢充斥著被稱為新零售元年的2017,未來如何實現新業態的可持續發展,依然有待觀察。
從零售技術的應用看,其核心是幫助企業實現精準觸達顧客,并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如果技術沒有實現這兩個核心點的提升,則這種投入就值得商榷。衡量技術投入是否有效,就要看顧客觸達是否精準,是否減少缺貨,是否提升配送效率等。技術的投入是為了更好的產出,否則就是為技術而技術。
風向標三:在站隊風潮下,實體零售為何焦慮?
近一年來,零售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線上零售巨頭也積極與線下零售企業開展合作,在變化頻繁的外部環境下,焦慮成為很多零售企業高管的常態。
更大的焦慮源于是客流量的下降。這也是線下企業和線上企業合作的*主要動力和原因所在。為零售門店附近3-5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提供線上選項和到家服務,可以有效彌補到店客流的下降。因此,很多線下零售企業即便不和線上巨頭融合,也會選擇和其他第三方技術企業合作,從而實現自己的全渠道運營。抽樣調研的企業顯示,傳統零售如果不做全渠道,可比門店僅從線下客流量看,很多都呈現下滑的趨勢。畢竟今天的年輕消費者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光顧實體門店的頻率,已是不爭的事實。
實際上,很多企業清楚轉型的方向是全渠道和數字化,但完全依靠自己實現轉型代價很大,因此在目前階段借助第三方力量或*技術公司,通過與成熟的企業和模式合作是一條可選之路。
當然,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會員的數字化只是*步,在這個層面通過和第三方合作很容易實現。但數字化經營又不僅僅是會員的數字化,它還包括商品的數字化、流程的數字化和供應鏈的數字化等,而這些層面的數字化改造卻很難借助第三方,因為每家企業有著各自的商業邏輯,從長遠角度,企業還需要依靠企業自身來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深入。
對于目前很火的站隊問題,調研結果顯示,實體零售企業顧慮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擔心自己的數據安全和失控,線上巨頭企業的體量大,從pos機到支付工具都有具體要求,擔心未來喪失主導權。
二是擔心長遠目標的一致性。從短期看,線上線下企業可以找到利益共同點,因此確實有合作意愿,但從長遠看雙方的目標未必一致,因此攜手之后分道揚鑣的概率也很大。
三是從過去一年看,2017年不管被稱為新零售還是線上線下融合,都屬于開局之年。但在與線上巨頭融合之后部分實體企業并沒有呈現業界期待的化學反應,這也是當前實體零售對合作的另一顧慮。
風向標四:如何看待資本在中國零售轉型中的作用?
根據招商證券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到2016底新零售提出的三年間,互聯網巨頭在實體零售領域總計投資額為414億,其中更大的一筆是阿里投資蘇寧的283億。但新零售概念提出后的短短一年半時間,阿里、騰訊系在實體零售的累積投資為1457億,其中更大的一筆是阿里投資餓了么95億美金。
從新零售提出前后對比看,投資金額翻了三倍,線上巨頭在實體零售的布局明顯加速,范圍更廣規模更大。
資本確實在重新塑造這個行業,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發展和轉變。我們清楚的看到,在資本推動下,一些規模不大的企業被推到風口浪尖,并在資本的助力下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但不可否定的是,資本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少數企業會對資本產生過高期待,心態變得浮躁并公布一些不切實際的數據。
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家可以通過市值來實現自我價值,而市值的應在是基于良好預期和高增長,但從長遠看,任何一個行業和企業都無法一直維持高速增長,當增長回歸正常以后,盈利能力變得更為重要,所以在高增長的時候打造自己的盈利能力非常關鍵。因此,對于主要走資本路線的零售老總,也需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身業務和細節打磨上。
風向標五:行業的本質沒變,但內涵變了!
零售的本質之所以說內容沒變,它依然是提供商品和服務。但為什么說零售的內涵發生了變化?
過去做零售是先有一個固定的場所,然后在這個場所里組織商品來吸引顧客購買。但今天這種情況發生變化,今天做零售有機會先知道顧客是誰,顧客有什么喜好,然后圍繞這些人來組織場地,布置場景,配置商品。
而數字化也推動零售內涵發生新的變化,從而實現效率更高。以營銷為例,原來發放海報隨機發放,到現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做到移動端精準推送。通過對供應鏈和內部流程的數字化,可以實現送貨精準率提高,周轉加快,并通過數字化的精細管理讓損耗降低。
零售內涵發生變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要從只注重商品的差價的收入,要轉移到同時關注商品和服務的收入上來。隨著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邁向10000美元,服務型消費在顧客的消費比重將持續走高,如何將服務性消費融入企業的經營,是中國零售企業必須關注的趨勢,超市餐飲化和大量即食食品的出現是商品服務化的體現之一,我們還可以挖掘更多服務融入商品的方式,并將服務理應獲得的價值體現在商品價格之中。
美國Costco每年30億美元的盈利全部來自會員費,也就是服務費。當前中國零售在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商品的價格越來越透明,通過服務上收費實現差異化和盈利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亞馬遜、京東收的會員費,以及當前行業盛行的超市餐飲化實際上是對老服務商品化很好的嘗試。 本文來源:智通澤軟件,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需要泊頭網站建設 泊頭小程序開發 泊頭微信開發 泊頭APP開發請聯系封經理,我們將提供上門服務!
聯系方式:手機:13393374114 座機:0317-8280288 QQ:958361464 或掃一掃下面二維碼加我微信:
